鐓的拼音怎么讀
拼音:duì
鐓的解釋
字:鐓
繁體字:鐓
筆畫:17
部首:钅
解釋:
鐓
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屬套。同錿”
鐓
沖壓金屬板,使其變形。不加熱叫冷鐓”,加熱叫熱鐓”
閹割
鐓短,鐓粗
鐓寬
鐓 duì矛戟柄下端的平底金屬套。又見dūn。
鐓 dūn沖壓加工金屬板。又見duì。
鐓duī 1.打夯用的重錘。《說文.金部》﹕"鐜,下垂也。一曰千斤椎。"段玉裁注"千斤椎,若今眾舉以筑地者是也……按下垂﹑千斤椎二義皆鐓之余義。"北魏酈道元《水經
注.渭水三》﹕"秦始皇造橋,鐵鐓重不能勝,故刻石作力士孟賁等像以祭之,鐓乃可移動也。"一說通"墩"。指橋墩。
鐓是什么意思
更多解釋:
鐓 dun 部首 钅 部首筆畫 05 總筆畫 17 鐓2
(1)
鐓
dūn
(2)
沖壓金屬板,使其變形。不加熱叫冷鐓”,加熱叫熱鐓” [stamp]
(3)
閹割 [castrate]。如鐓雞
另見duì
鐓短,鐓粗
dūnduǎn,dūncū
[upset] 施壓力于加熱了的鐵棒的一端,把它鍛粗鍛短(如用錘擊)
鐓寬
dūnkuān
[swage-set] 加寬[鋸齒的]尖端,使其寬度大于鋸的厚度
鐓1
(鐓)
duī ㄉㄨㄟˉ
打夯用的重錘。
鄭碼psym,u9566,gbkefe6
筆畫數17,部首钅,筆順編號31115412515213134
熱門查詢